村医为孩子们讲解中医知识。记者 刘旭卓 文/图
学生们沉浸式体验针灸。记者 刘旭卓 文/图
“这个是野菊花”“这个是蝎子”“我最喜欢的是针灸”……近日,在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卫生室“中医阁”,金凤区第三十八小学三年级(2)班的小学生看着“中医药传统文化展馆”里的陈设,像一群小麻雀叽叽喳喳,站在一旁的村医秦海俊笑着看孩子们好奇地这瞅瞅、那瞧瞧。
自从今年4月该卫生室建成“中医药传统文化展馆”,秦海俊已经接待了8次这样的参观科普,如今,小小的村卫生室“中医阁”不仅打通了中医药服务村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成为乡村孩子的研学基地,让中医药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。
织密乡村健康网 家门口享便捷中医服务
“目前,良田镇下辖的10个村卫生室中,已建成‘中医阁’9家,创建率达90%,确保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中医治疗服务。”良田镇卫生院副院长王兰洲介绍。园子村卫生室“中医阁”是良田镇卫生院今年投入7万元全新打造的,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,设有中医诊室、康复理疗室、中医药传统文化展馆等功能科室。这几天处于“淡季”,每天仍有20多人前来做针灸、艾灸、拔罐等中医治疗,最忙时就诊人数能翻一倍。
以村卫生室为前沿阵地,良田镇构建起覆盖全镇的优质中医服务网络,极大满足了居民的中医需求。泾龙村村医于万成深有感触:“来看病的村民多患风湿关节炎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常见病,中医治疗效果好、价格低,还不用往城里跑,所以就诊的人特别多。”6月26日,泾龙村村卫生室就有五六个居民正在就诊。
依托村卫生室,金凤区推出的家庭签约服务也给居民带来极大便利。于万成不久前就上门为一位村民更换了导尿管。“老人做过手术,若没有家庭签约服务,他每次都得坐公交车去永宁县人民医院更换,现在我们村医不但可以直接上门,而且收费低,特别方便。”
如今,金凤区村卫生室中医阁配备了中频治疗仪、电子针灸仪、火罐、艾灸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,广泛开展针灸、推拿、拔罐、刮痧、艾灸等适宜技术。同时,金凤区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医参加专业培训。兴源村村医张艳说,从自治区到银川市,再到金凤区、良田镇,每年都有不少培训,帮助他们学习最新中医诊疗技术,更好地服务居民。
变身研学打卡地 让中医药文化浸润童心
“我们想在农村孩子身边打造一个研学基地,让他们从小接触中医知识。”王兰洲说,目前园子村村卫生室的“中医药传统文化展馆”反响良好,已成为乡村孩子的研学基地。
该展馆虽面积不大却“五脏俱全”,设有中医药文化发展史展墙、中草药标本展架、中医穴位展台等,涵盖中草药标本、中医古书、中药炮制工艺等板块。6月26日,秦海俊通过图文展示和生动讲解,为同学们普及中医知识,内容包括中医理论基础、发展历程等,让孩子们对这一古老医学体系有了初步认识。
“原来野菊花和菊花不一样啊。”在中药材认知环节,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观察标本,听村医介绍药材的名称、功效和用途。他们亲手触摸、闻嗅部分药材,直观感受其独特之处。看到形状各异的人参,孩子们纷纷惊叹,表现出对药草的浓厚兴趣。秦海俊还介绍了山楂、陈皮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,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。
在中医治疗室,秦海俊讲解艾灸原理和操作方法,指导孩子们亲手操作。当温热的艾条靠近穴位,孩子们既新奇又兴奋。问诊台前,孩子们排着队伸出小手让村医把脉,秦海俊耐心讲解如何通过脉象判断身体状况,孩子们虽不能完全理解,却都认真感受着脉搏跳动,对中医独特诊断方式充满好奇。
“黑黑的何首乌像石头,晒干的玫瑰花很香,最有趣的是针灸,看到一位爷爷背上扎着好多细针像小刺猬,他却笑眯眯的。”金凤区第三十八小学三年级学生惠千金笑着说,中医太神奇了,以后也要多学习中医。(记者 刘旭卓 文/图)